1版:要闻2版:晚报眼3版:德州新闻4版:德州新闻5版:德州城事6版:德州城事7版:生活新闻社区8版:生活新闻帮办9版:生活新闻民生10版:黄金页11版:生活新闻拍案12版:专版13版:专版14版:第一楼市周刊15版:第一楼市周刊16版:第一楼市周刊17版:二手房信息18版:幸福路上19版:长河副刊原创20版:长河副刊笔记21版:长河副刊德州街22版:连载23版:深读王立军案始末24版:深读王立军案始末25版:娱乐新闻综合26版:体育新闻综合27版:体育新闻综合28版:中国新闻综合29版:中国新闻要闻30版:世界新闻焦点31版:世界新闻综合32版:广告

感悟北洋水师

2012年9月20日   22:连载   稿件来源:德州晚报   作者:二十三

  作者:李峰、萨苏

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

本期看点:

    一个世纪的斑驳历史,给每一件遗物打上时光的烙印,但当我们走到它们面前,百年的历史,却仿佛只是一个闪回。

    1895年4月17日,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在那场战争中,被视为中国近代海军图腾的北洋水师全军覆没,这支曾经拥有两艘装甲舰、十余艘巡洋舰,威震东亚的大舰队烟消云散,成为中国海军历史上的一大恨事。威海卫军港,从此也带有了土伦或斯卡帕弗洛的意味——那曾经是法国海军和德国大洋舰队的全军葬身之处。由于北洋水师战败后,一部分遗物被当时的日本军人或民间人士作为纪念品带回本国,至今,仍有不下百件甲午战争和北洋水师的遗物,残留在日本的土地上。

    一个世纪的斑驳历史,给每一件遗物打上时光的烙印,但当我们走到它们面前,百年的历史,却仿佛只是一个闪回。

    甲午,已经一百多年了。北洋水师最大战舰定远号装甲板上赭红色的铁锈,依然在日本列岛的风雨中渐渐剥蚀。午后的阳光中,前来探访的我列宁号把手放在这块已经被改成别墅大门的钢板上,试图测量它的厚度。忽然发现,它竟然是温暖的,仿佛一个人的体温。我列宁号后来说:“一瞬间,一种难言的情感,酸楚而温暖,就从心底涌出来。北洋水师官兵们用英语传递口令的声音,依稀在耳边回荡。”

    那是一种异常苍凉和悠远的感受。你触摸的,仿佛便是百年来封闭在其中定远号军舰的魂魄。

    当然,我们知道,那或许是下午阳光的余温,让百年的遗骸仿佛有了生命的感觉,而一段文字忽然掠过了我的脑海——

    以色列人过哭墙,匈奴过祁连山。“过之无有不哭也。”

    我们去的第一个地点,却没有军舰上的遗物,而是一处墓地——位于大阪府玉造的真田山旧陆军墓地。

    那里,六名在甲午战争中被俘的清军官兵,长眠在这块土地上已经一百余年了。

    考察的第一天早晨,忽然发现外面灰蒙蒙一片。连忙打开窗子,只见雨丝如注,大阪,竟是在一片烟雨之中。阴雨天从来不是摄影师喜欢的,难道这次的行动,一开始就要不顺利?

    也就在这一瞬间,忽然想起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先生的一段话:“我这些年有了经验,凡是和北洋水师有关的事情,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要下雨或者下雪的。”

    是因为这支部队是海军,对水有着特别的钟爱?还是因为1895年2月7日,北洋水师,就是在大雪纷飞中,走到了弹尽粮绝的末路?

    我们乘日本四通八达的轻轨列车到达玉造车站。从车站向西走不多远,一个小山上出现了一座神社,里面供奉着日本战国时期的将军真田幸村。转过神社,后面草木掩映之下,赫然出现一片墓群,这便是真田山旧陆军墓地了。

    真田山旧陆军墓地建于1871年,埋葬有1945年之前战争中死亡的日军官兵和民夫五千余人。2003年,在日的中国留学生杨海嘉最先发现该墓地内葬有清军战俘,从而揭开了这段不为人知的历史。根据日方记载,真田山陆军墓地内共葬有六名清军官兵,都是在双方交换战俘前因伤重或伤病而死在日本大阪陆军临时医院的,被就地葬在了这片土地上。最早的一人,埋葬于1894年11月,那时,中日两军依然在辽东平原上,为这场战争的胜负进行着激烈的较量。

    墓园为樱树和芙蓉树环绕,虽然大多数墓碑已经年久失修,但整个真田山墓地仍可称整洁干净,墓地一角安置的地藏王神社中,神前供奉的清水鲜花纤尘不染。

    抬眼望去,天,又晴了,墓地中花树下的落英,竟然片片斑红,给这片百年陵园带入了一丝生命的气息。

    也许,与北洋水师相关的事情都要下雨,只是冥冥中的一个仪式。 (二十三)



新闻刊登批准文号:鲁新闻办[2006]16号 鲁ICP备08004060号
德州日报社 主办 网站电话:0534-2562862
德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 禁止下载使用